编者按:2020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聚焦内涵建设,聚力内部治理,为建成服务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2021年,学校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2022年为学校的“管理年”,学校将聚力内部治理,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为展现各单位在开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资源保障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成效,现开设“管理有道”栏目,每期邀请一位嘉宾结合工作实践谈科学管理,力求更直观、更全面地展现各单位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蓝图和管理要点。本期邀请的嘉宾为中国青瓷学院院长沈其旺。
走特色之路 创一流品牌
中国青瓷学院院长 沈其旺
2022年是我校实现“十四五”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更也是被学校确立为“管理年”。中国青瓷学院将坚持“抓专业建设,提教学质量,凝科研方向,强队伍素质,育应用人才,创特色名院”的发展战略,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以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走特色之路,创一流品牌。
目标定位
“十四五”期间,中国青瓷学院将坚持“悟学修为,崇技尚艺”的办学思路,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应用型示范高校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实现办学质量的重大提升。使之努力成为一所在地方具有核心地位,在全省具有影响力,在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全力建成青瓷人类非遗传承品牌、青瓷艺术高端平台、应用教育引领示范基地、专业教学特色学院、社会服务创新平台。
工作思路
一是党建思政方面。认真抓好党建思政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思政铸魂的引领功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发挥新媒体的育人功能,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新媒体技术深度融合,抢占网络阵地。积极探索学生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让所有课程都彰显育人使命,达到全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二是学科建设方面。坚持“学科与行业结合、专业与产业结合”的指导方针,全面支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构建我院特色鲜明、结构层次合理的应用型学科体系。强化学科组织建设,解决学科建设中组织、方向、团队、运行机制等基本问题,进一步理顺学科、专业、学系、教研室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科分类指导与绩效评估,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的竞争激励机制,严格评估考核与奖惩,明确学科带头人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障学科带头人的责、权、利相统一, 持续深化“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四位一体改革。“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增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
三是专业建设方面。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对接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的标准,开展校内专业第三方评估,并综合专业评估和国家相关专业认证的结果,实施专业建设奖励制度,力争实现建成1-2个省一流专业的建设目标,美术学专业通过国家二级专业认证。通过构建“产教融合、资源共享、服务当地”的教学平台,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推进校企之间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求职能力,通过打造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带动周边经济、文化发展,为当地产业、企业提供服务和人才;将学院优势特色学科及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现代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新路径。
四是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实现专业师资队伍总数与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实行内培外引相结合,专职兼职相结合,打破师资聘用局限,建立多元教师队伍,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力争尽早完成学院人才引进目标。“十四五”期间,学院各专业要按要求配齐专业负责人,建成职称结构、年龄分布更加合理,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更加优质的教学科研团队。
五是人才培养方面。持续推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评价推动教师多元化发展,积极跟进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分类分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搭建学生学习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教育教学一体化”联动的闭环管理体系。强调人才培养质量,利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及评估系统,突出学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三个理念,进一步完善“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的质量改进闭环机制。改进教师课堂教学和本科教学综合业绩评价办法,推动老师分类考核管理。
六是科学研究方面。建立协同创新、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着力健全科研机构,推进科研转型升级,实现从分散粗放向集聚集约研究转变,从单一研究向集成协同研究转变。坚持以组建团队、打造平台、承接项目、培育成果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协同创新。积极培育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浙江省“2011计划”龙泉青瓷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平台的作用,做好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青瓷)的建设,着力培育高水平成果。坚持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并重,引导和鼓励教师产出对区域特色产业及文化传承具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尊重学术规律,着力创新科研管理机制。
七是服务地方方面。紧紧围绕“两山”理论,紧密对接丽水区域的实际问题发展需求,为丽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专业优势,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继续实施重点服务团队建设专项行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着力培育服务团队,围绕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产业转型与升级、生态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开展对策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服务,努力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如积极对接青田石雕专业人才培养。
八是创新机制方面。优化学院内部管理,合理设置岗位,保障各项工作畅通运行。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保持院务公开透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认真落实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推进制度建设,不断修订和完善学院制度,用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的制度带动管理的规范化、细致化、有效化;加强协同管理,一方面促进院务、教务和学务等各部门管理专业化,另一方面加强不同岗位之间互动,形成协作并进的局面,积极发挥学术委员会、分工会、教代会的职能,提升学院凝聚力。修订中国青瓷学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坚决执行学校相关会议精神,奖勤罚懒,通过拉大分配差距来调动全员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学院将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目标,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在特色发展之路上,创造出更多丽院品牌。
【一审:许灵雨;二审:陈海萍;三审:陈池】